登录  注册 退出

全国服务热线

13880011299

曲水流觞 浣花依旧

发布日期:2020-11-27 14:50:29 浏览次数:

——在第二届三月三书法展上的序言

魏爱臣

曲水流觞 浣花依旧(图1)

一年前的今天,在陈宇安先生的倡导下,四川书坛的几位资深名宿张景岳、舒炯、徐德松带领一批中青年实力派书家,成立了三月三书社,并在享有盛名的杜甫草堂,隆重的举行了二0一八杜甫草堂上巳书法雅集,即首届三月三书法展,回响就在昨日。

它是一种新文人的传统活动,即借了上巳节,也借了兰亭,更借了杜甫,其重大意义还是在凭借历史的追忆,推崇高雅艺术,抵制低俗之风,来表现当代书法的时代价值。也就是说,站在学术与艺术的前沿,这仍就是我们第二届三月三书法展要延续的话题。

虽然这次展览较首届增加了四个人,达到了十五人,依然是四川老中青三代代表书家的传承展现,但作品的气象却依旧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艺术性。“书初无意于佳乃佳”,较上次为展览而创作的现象相比,这次为展览而创作的痕迹越来越淡,作品的原创性越来越突出,创作的越来越从容,基本上避开了“展览体”,更多的体现了“墙之外”,这也是通过去年首届三月三书法展的积极性自省的结果。

这次展现“吸睛”的还是草书和汉隶北碑的表现,既体现了新时代中国书坛的杰出代表,也体现了具有天府特点的地域书风。在代表性草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张景岳的草书已然摆脱了传统的束缚,步入兼收并蓄随心所欲的境界,其草书并且直接对接晚明六家,不仅是四川书坛的灵魂人物,更是当代中国书坛不可缺失的具有草书话语权的人物。舒炯的草书,上追魏晋,融入汉隶北碑,继承了四川晚清民国的碑帖结合的特点,更在文武双修的“问道、体道、证道”上领悟了草书,他的草书对儒释道的修为参悟到的心性起伏和性情舒啸把握,在当代书坛屈指可数。何开鑫的草书,醉心黄山谷,在作品整体章法的把控中,做到了节奏的控制和阴阳的平衡,具有典型的当代气息。魏爱臣作为后起之秀的青年草书书家,已然领悟了草书三昧,走进了王铎的世界,笔势沉雄,厚重奔放,线条颇具张力,具有典型的文人气、书卷气和才情气。

在汉隶北碑上,资深的徐德松以大篆笔触融进北碑,化方为圆,内敛含蓄,萧散简远,拙朴自然,在融进行草中则表现的更加雄强飘逸,跌宕多姿。青年群体中,近年开始崛起,冷柏青的在汉隶的基础上,广泛涉猎地下出土文物,浸淫汉砖瓦当,吸收民间书风营养,在作品的创作上已摆脱了字形和传统形式的束缚。代明道在秦汉篆隶的基础上,揉以行草的灵动,又将小草千字文中运用汉隶增强朴拙,使其书风既有在“拙”与“灵”结合的恰到好处。赵安如以秦汉隶篆和唐楷为根基,以赵之谦等北碑为手段,以张瑞图的侧锋为表现,力图背帖融合,使其书法具有浓郁的朴厚跌宕之气和个性特征。张雁在北碑墓志上用工尤勤,近年开始吸收唐楷及敦煌写经,尤其是灵飞经的精髓,使其不仅在大字上具有气象,在小字上更显得精到。

在整个作品中,特别体现了四川特有的灵气、秀气、拙气等地域书风。灵秀的山川和连绵的文脉,滋养了生活在四川的文人雅士。邓涛的行草在章法和笔墨上率性天真,不拘一格,增强了作品的灵动。刘宁宇上追魏晋之气,下承民国书风,在谢无量的身上吸收了太多的“孩儿”之气,在章法的精雕细琢中,更平添了一些灵气。赵安全始终固守“二王”,深得魏晋风骨,特别是在小行书上,充满了魏晋神韵和四川独有的地域书风。杨华德以简牍为手段,吸收行书笔态融入章草创作中,陈宇安的欧楷兼具北碑的特点,王建安在汉隶的追求上,以石门颂为导向。这些不仅体现了明显的地域书风,更说明了成都作为书法一线城市的艺术价值审美取向呈现了更加多元的发展趋势。

其实,从去年的首次“杜甫草堂上巳书法雅集”,到今年规范了叫做“三月三书法展”,我们不难发现,那就是大家都在期待好的作品。这种展览首先是民间的,但民间开展活动也有他的局限性。所幸的是,这次得到官方机构成都市书法家协会的认同,那么就使得这个展览在组织上更加得心应手。我们希望通过第二届三月三书法展,能够使这种融合机制更加舒畅,目的就是多出精品,从“高原”走向“高峰”,走向学术与艺术的前沿。

虽然三月三书社提出了推崇高雅艺术的宗旨,并且所有成员一直致力于学术性和艺术性,但是,要站在学术与艺术的前沿是何等之难。于是,我想我们的定位还是具体一些,姑且就用挖掘与研、传承与弘扬,好像更贴切些。通过连年上巳雅集,力求将三月三书法展铸造成彰显天府文化神韵、助推世界文化名城建设的新名片,和翰墨天府的新品牌。

这是否可以作为今年的曲水流觞,浣花依旧?

是为序。


  • 相关评论
加载中~
查看更多 >>

推荐阅读